熊孩子到工地把挖机开回家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清晨五点的工地一片寂静,张师傅揉着眼睛走向自己负责的施工区域,突然发现原本停放挖掘机的位置只剩下一排履带印子。他愣在原地反复确认——那台几吨重的“铁疙瘩”真就凭空消失了。报警后,警方顺着履带痕迹一路追踪,两公里外的一处居民区门口,这台挖掘机正稳稳停着,旁边站着个身高刚够到驾驶室踏板的小男孩,手里还攥着从工地“顺”来的钥匙。

这孩子不过十一二岁,面对围上来的大人倒也没慌,坦白自己纯粹是觉得“开挖掘机好玩”。据他交代,此前两次溜进工地“练手”,第一次摸索了两三个小时就能启动机器,第二次干脆凌晨五点摸黑开工,愣是把庞然大物开回了家。路上压断的树木、碾坏的路面连成一条“破坏带”,工人张师傅哭笑不得:“没学过操作还能开这么远,我都怀疑他是个天才!”

围观群众拍下的视频里,挖掘机驾驶室内的操控杆比孩子胳膊还粗,仪表盘密布的按钮足以让成年人发怵。可这“熊孩子”硬是凭着观察工人操作时的记忆,完成了启动、转向、行进全套动作。工地负责人透露,钥匙平时放在临时工具箱里,估计是被孩子盯上后“顺手牵羊”。消息传开后,网友分成两派吵翻了天:有人惊叹“这动手能力妥妥的机械天才”,也有人后怕“幸亏没撞到人,否则就是悲剧”。

赔偿谈判桌上,家长看着长长的损失清单直叹气。被压坏的绿化树木、需要修补的路面、挖掘机履带磨损……初步估算维修费用超过五位数。更让张师傅头疼的是,工地安全管理漏洞被彻底曝光——钥匙随意存放、夜间无人值守,连孩子都能来去自如。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,工地也被责令整改。

教育专家倒是从这场闹剧中品出点滋味:男孩对机械结构的敏锐观察和敢于实践的特质,放在合适的环境里或许能转化成特殊才能。就像二十年前被骂“网瘾少年”的那批人,如今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。有工程队老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:“等他成年了,我高薪聘来当学徒!”这场带着荒诞色彩的冒险,倒给所有人上了一课:孩子的莽撞需要约束,但那份打破常规的探索欲,或许正是创新的火种。



热点资讯

放开垄断专营就能让利于民?桑弘羊说未必,还有个问题至今无解

历史发展的步伐,就像人走路一样需要左右交替前进。如果总是迈同一条腿,不仅走不快,还容易摔跟头。这个有趣的规律,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得到了印证。 展开剩余75% 发布于:天津市...

相关资讯